查看原文
其他

科学课里的“成全式”教育

Kun 一土教育 2020-09-01

这是一土教育的第 432 篇文章


一土教育 | 内心充盈 乐天行动

构建可复制的成全式教育生态

题图:一土科学课王祎老师带“小土豆”们在大自然里开展的课堂

人物简介:王祎,一土学校主班教师,PBL项目式学习核心组成员,户外营地课程设计组成员,小学高级教师,海淀区学科骨干教师。这个暑假,王祎老师将在一土空间开设“地球的生物”“地球的构造与地质现象”“地球与宇宙”等不同主题的项目学习,详情请关注今日二条推文~


相信很多家长对“神奇校车”不陌生吧,书中的卷毛老师和她的神奇校车,总是能让孩子们到真实的场景中去探索和体验,打造孩子们心目中的理想课堂。一土的科学课就是以这样的初衷来设计并实践的。


《神奇校车》系列图书插图


事实上,神奇的并不是科学课课程本身,也和“STEAM”教学中那些高大上的教具无关,在一土的科学老师王祎看来,科学课最重要的价值,在于让孩子们对身边的科学萌发兴趣,并从中去培养孩子们如何用科学的态度、严谨而系统的思考方式,通过假设、验证和拿出解决方案,来解决真实问题的能力。


一土科学课,孩子们与大自然和谐交流


今天的文章是我们对王祎老师的课堂观察和采访手记,希望透过这些文字,我们能重新去思考,什么是‘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我们又如何能在日常生活中,去随时启动孩子们积极的思考与科学的探究?

 

“我为什么要学习这些?


在部编版小学科学课的课标中有“昆虫”这个单元,让我们脑补一下这样一堂传统课堂的科学课。在播放一段电影《微观世界》的视频后,老师开讲:



同学们,在刚才的电影里你们注意到了这样一种动物吗?它的身体有头、胸、腹三节,有三对脚,和一对触角?谁注意到了请举手分享一下……老师今天就给大家带来了一只这样的动物,我们一起来研究它吧。咱们首先看看它的身体构造……今天回家以后请每位同学找出三种不同的昆虫并说出它们的名字,然后拍照片给我。下课。



从课标意义上来说,这节课至少及格了,对吧? 老师声情并茂,有视频,有实物观察,有开放性作业。但是从学生的收获来看,它不合格“如果我们放下身段,以一个孩子的角度来看待这节课,那第一个问题就是:我为什么要学习昆虫?我知道它有一对触角和六只脚,然后呢?它和我的生活有什么关系? 这个问题不解决,孩子们从上课伊始就不会有兴趣和专注力。”一土学校一、二年级科学老师王祎习惯将自己放到孩子的角度去设计他的课程。


“小土豆”们请来两三只蚂蚁做客昆虫观察盒,探究小蚂蚁身体结构、吃食、运动、群体关系等方面的信息。


“帮联合国做他们还没搞定的事”


“今年年初我们开始了栖息地主题的项目制课程。”王祎介绍说,“我们发给小土豆们一些印有北京常见动物的小卡片,带着他们在校园里溜达。三月初的北京还比较寒冷,当我们看到校园里草木萧索的景象时,我‘随口’问了一句,‘要是你们是小动物,等春天来了你们愿意来这安家吗?’”


王祎老师和一枚“小土豆”


小土豆们嚷嚷道:“不想。这儿没吃没喝没住的地方。


“那咱们怎么想办法吸引它们来呢?要不然咱们校园里少了多少朋友啊。”王祎接着说。“孩子们的兴趣就这样被点燃了。他们各自去想植物和小动物喜欢什么样的环境,目前校园里缺少什么,怎么样能改善,然后分组分工协作。” 


校园栖息地分组小调查(活动查看更多)


就这样,贯穿一学期的栖息地项目就在一土各个年级开始了。


作为一土项目制学习的课程载体,科学课的主题是围绕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的十七个目标(SDGs)而设计的,比如本学期栖息地主题就涉及了17个目标中的陆地生态、气候改变、可持续城市发展等多个目标。“与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相结合,不但可以全面地关注到21世纪社会和生活的各种挑战,还可以直接增强孩子们的世界公民意识。”王祎指出了我们选择SDGs作为项目制学习主题的初衷。


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


“我们的一个孩子有一天很自豪地跟爸爸妈妈讲,‘你们知道吗,我们正在学校做一件大事,我们在帮助联合国做他们还没搞定的事……’当我看到家长在晨犀(一土家校沟通平台)上这样反馈时我真的很感动。我没想到孩子们在做一个小小的科学项目时可以有这么强的公民意识。”王袆老师说。


“尊重每一个孩子的节奏”


作为一个有体系、跨学科的项目制学习,一土科学课的背后,是各学科老师集体智慧的结晶。


“老师们在集体备课的时候设计了一些课程的框架, 比如引导孩子们先种植再养殖,怎样维护、改善、观察栖息地等模块。但在实际教学中,我们不会刻板地按照预设的框架进行,而是尊重孩子们自己的节奏。” 王祎老师介绍说。


比如有的孩子会想到要给校园的绿地分区,草坪上也要种一些农作物。如此一来,花吸引蜜蜂和蝴蝶来,小虫子来种植区里安家,小鸟来吃虫子和花草的种子,生态链的概念就这样被他们自己发现了。而有的孩子则坚持要给小动物盖房子,比如用杯子和树枝做个昆虫旅馆,给小鸟做个树屋等。“老师的角色就是为孩子的不同需求提供资源、资料,帮助每个孩子去生成假设并用实验来验证自己的想法。”


“小土豆”们自发为昆虫建造舒适的家——昆虫旅馆,图为设计草图以及执行记录


把更多的主动权给孩子并不意味着完全放开,而是在执行规划中更尊重孩子们的选择。每节课,王祎老师都会让孩子们对照一个表格去有目的地进行小组活动:我们已经了解到了什么;我们需要怎样改善。通过这个表让孩子们关注项目的进度、每节课工作的重点并总结上课的收获。


有时,对教学内容形式和进度进行适当的放开会让老师收获出其不意的惊喜。“我记得特别清楚。在我们成功完成种植模块,准备把育苗移栽到栖息地的时候,孩子们觉得栖息地的昆虫已经很多了,于是他们自发去栖息地观察,引发了一场热烈的讨论——到底西瓜虫是不是昆虫。当时孩子们分成两派吵得热火朝天,他们一致要求暂缓移植,先把这个问题弄清楚,这是一个很好的教学契机。”王祎老师回忆道。于是他启发孩子们先用盒子把能找到的虫子都采集到样本,然后鼓励孩子们翻课本、上网找资料去研究昆虫的定义。最后孩子们自己得出了正确的结论:西瓜虫不是昆虫。


“课程才是一个学校的产品”


项目制教学并不是大多数家长担心的光玩不学大放羊。项目制教学的优势在于它实现了跨学科的知识整合及跨学科的学习方式融合,小小的栖息地项目就对接了生物课标的昆虫单元、植物与动物的生长特点、食物链与生态群落、物理课标的空间构造、气温和湿度的观测等。同时,老师可以按照孩子们的认知规律和兴趣特点,不断迭代、甚至重新规划教程,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在正确的时间(孩子有浓厚兴趣的时候)用正确的方式(玩)启发孩子们做他们应该做的事(学)。 


“小土豆”做记录


而以社会类问题作为项目驱使,既向学生提供了与社会联结的纽带, 也提供了学生探索自我认知、思考自己与世界关系的空间。将课堂上“教”和“扶”的过程,还给孩子与他的同伴,发挥每个人的优势寻找各自最佳的学习途径,教师只作为辅助者和建议者的角色“若隐若现”于课堂。


“我一直觉得课程才是一个学校的产品。但是现在很多机构已经趋于以学生为产品的思路了。在我们急于向学生引导和灌输科学思维和实验技能的时候,往往会忽略孩子的兴趣需求和感受。无论知识传授还是技能培养,我们都应该尊重每一个孩子的特点,从为什么要学习这个问题开始设计课程。利用孩子参与社会的好奇心来引导他们做力所能及的探究,在探究的过程中学习必备的技能和思维方法,这是我希望通过一土的项目制学习课程去实现的。”王祎老师说。


王祎老师


结语


“构建一个成全式的教育生态”是一土的愿景。那何为“成全式”?在我们看来,就是“赋能的”教育。作为师者,是去发现孩子的兴趣所在、天赋所在,并从中去最大程度激发孩子学习的内驱力,和终身学习的能力。当我们将这个理念落实到真实的科学课堂,就是将学生置于学习的中心,从项目主题到课程进度,把主动权更多地交给了学生。因为我们相信,每一个孩子都是天生的学习者,我们作为成人需要做的,就是去引导和点亮。


- END -


美术教学实践展


这个周末(7月6-7日),我们将在798悦·美术馆举办一场不容错过的美术教学实践展——《未来的形状》。展览将重现孩子们在美术课堂中从构思、草图、创作、到成品的作品制作全过程。 


同时,在展览开幕式中,一诺将与悦·美术馆馆长王飞跃、一土美术课合作伙伴童联社创始人颂今和中央美院李帆教授展开一场有意思的对话,从不同角度,聊聊我们应该如何重新定义美术教育、如何在艺术教育中培养面向未来的下一代。


扫描下方海报上二维码,即刻报名~



无法来到现场的伙伴们,可在我们的“全村”社区观看直播哦~本次直播(可回放)对全村社区内朋友免费,其他伙伴付费 9.9 元即可加入。



 推荐阅读 



点击“阅读原文”,走进一土教育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